中欧体育.(中国)官方网站中欧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欢迎浏览我们的网站

中欧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11年专注提供磷化工原料批发

华南地区销量领前的三聚磷酸钠专业代理商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0546-2065369

当前位置: 中欧体育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重磅:这个恐怖的数据意味这个行业的暴利很快被中欧体育网址踏平

文章作者:小编 人气: 发表时间:2024-05-04 15:44:06

  我国化工总产能,十几年一直保持世界第一,数十种大宗商品产能全球第一。十三五以来,我国化工向高端新材料升级,实现国产替代。中石化拿下了“材料之王”航空级碳纤维,并于2022年实现万吨量产。金发科技把车用改性塑料做到巅峰状态。动力电池材料碳纳米管和导电炭黑,也都实现了国产替代。

  在产业链上,凡是绑定汽车、锂电池和光伏制造的化工新材料,都生意红火。同质化严重的产品步履维艰,今年上半年我国化工大宗商品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下滑。

  今年上半年传统制造业,的确很难!利润跌的那叫一个“惨”,惨得那叫一个忧伤。一幅“千里冰封”的景象。仿佛最惨的是上游基础材料,传统化工!

  国家统计局显示:2023年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6688.9亿元,同比下降18.8%。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52.4%、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92.8%

  化工产品净利降52.4%,这是平均数,有的企业降幅更惊人。石油、煤炭降了多少?自己看数据吧。

  以上化工上市公司,不论是挣钱,还是亏损,净利都清一色地下滑。被誉为净利之王的万华化学,上半年净利润85亿元,也下降17.4%。

  造纸板块:山鹰国际5月回购后,净利润下滑270%、博汇纸业下滑375%。连创利之王太阳纸业,第一季度净利润业也下滑了16%。

  纺织服装板块:如意集团下滑1197%、华孚时尚净利润下滑65%、江苏阳光下滑111%、浪莎下滑34%。

  至于传统制造业为什么惨,不想多解释了。好在我国GDP,有新能源产业支撑。2023年的中国制造业,一半是冰山,一半是火焰。

  中国有句古话,叫着“穷则思变”。5-7月份,我国化工巨头盛虹、万华、荣盛、桐昆、云天化、龙蟒,纷纷宣布开启了新能源项目。据不完全统计,跨界锂电产业链上的知名化工企业有50多家。入局新能源,盛虹出手就是302亿、川发龙蟒120亿元、桐昆80亿、云天化72.86亿元。

  中国化工巨头都是身经百战“老妖”,从世界化工战场上拼出来的英雄。这些传统化工企业,家大业大,大手笔、敢花钱。

  十几年的产业政策支持和企业努力,中国赌赢了新能源这个产业。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从锂、氢、钴、镍和石墨等矿物中最终提炼出电池级材料的国家。中国很多企业在五大洲买了矿,控制着全球41%的钴矿开采和50%以上的锂矿开采。

  世界10强锂电池,6家是中国公司,3家韩国公司,1家日本公司。韩国依赖中国产业链原材料,其实中国控制了90%的锂电池产能。

  近期美国《纽约时报》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没有中国,世界能够制造电动车吗?严格地讲,中国在主导锂电池、电动汽车和光伏发电,中国的“新三样”的确让全世界刮目相看。

  据英国基准矿业情报公司估计,到2030年,中国的电池产量将达到其他所有国家总和的两倍还多。这一数据实在庞大,但也表明了中国在电动车电池产业上的实力和竞争优势。

  宁德时代是世界闻名的动力电池大王,全球任何汽车制造商,都想与宁德时代搭上关系,包括特斯拉,马斯克在访华期间见了曾毓群,目的是购买宁德时代的电芯。2022年宁德营收3285亿, 一年挣了307亿。今年上半年,宁王净利高达207.17亿元,增153.64%。看来,今年宁德时代要大挣400多亿!

  整车制造商比亚迪去年挣了多少呢?166亿,但是比亚迪卖了4240亿,才挣了这些钱。今年上半年,比亚迪营收预计净利润为105亿,全年也就200多亿,还是不如宁德挣的多,造车真没有造电池的挣钱。

  新能源领域流行一个段子,汽车制造商说,钱让电池给赚走了,电池成本占汽车的30--40%。电池制造商上说,钱让上游原料赚走了。真是这样吗?我们就来扒一扒数据。

  再看看电池的上游,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两巨头,属于上游材料资源类,2022年天齐锂业营收404亿元,净利241亿;赣锋锂业营收418亿,净利205亿。算一算这毛利率50%以上,毛利率远远高于锂电池。

  在光伏领域,原材料类挣钱更狠。2022年,大全能源的营收只有309亿,但净利却高达191亿,毛利率74%。这么高的毛利率,太不可思议了。

  多晶硅经过融化铸锭或者拉晶切片后,可分别做成多晶硅片和单晶硅片,进而用于制造光伏电池。近年来,单晶硅片已成为行业主流技术路线,而大全能源公司单晶硅片用料产量占总产量比例已达到 99%以上,几乎全垄断。

  处于光伏产业链的上游环节的企业还有新特能源、协鑫科技,新特去年营收375亿 净利134亿;协鑫去年营收359亿 净利160亿。

  以上数据表明,无论在电池产业链上,还是在光伏的产业链上,越上游利率越高,越挣钱。其实化工产品也属上游原料类,只是太同质化,大宗商品过剩。赢利水平与新能源产业相比,差得太远了。

  几年前,制造界私董会园桌会上,一位化工大佬说,传统行业太难干了,一个项目投上几十个亿、甚至上百亿,一年也挣不了几个亿,弄不好还亏损。他问有没有好项目?我向他推荐了新能源,他也考察了,犹豫了很久,没上。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给这一位化工大佬打电话,我问他现在为什么要做新能源这个行业?这个行业已产能过剩了,已经卷成红海了。他说,他们看到的不是红海,而是红利。他还说新能源这产业很暴利,真正的竞争还没开始。

  来算一下账,2022年荣盛石化营收2890.95亿 净利只有33.4亿。而电池产业链上的天齐锂业,人家只卖了404亿,就挣了241亿。去年恒力石化营收2223.73亿,净利23.18亿元。桐昆营收619.93亿 净利只有可怜的1.3亿 。所以化工大佬看到新能源如此暴利!再高境界的人,也会羡慕嫉妒恨!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充电桩等新能源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5%、54.5%、53.1%,以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61.6%。

  春风万里的新能源行业,正值盛世芳华,令不甘寂寞的传统行业红了眼!他们不顾新能源业内大佬的“红海警告”,不顾自身企业利润暴跌。管他什么红海、蓝海,他们毫不犹豫地跨了界。

  传说宁德时代曾毓群博士的办公室挂过一幅字,叫“赌性坚强”。事实上中欧体育app,每个行业的企业创始人,只要能做到龙头地位,基本上都有赌性基因。

  恒力、荣盛、万华、桐昆都是千亿巨头,都是行业翘楚和世界化工50强,在今年的5-7月份,四大巨头宣布出手,血拼新能源。

  盛虹集团创立于1992年,是石化炼化、新能源、新材料、高端纺织全产业链一体发展的国际化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拥有上市公司1家(东方盛虹),实体公司超30家。

  2023年7月18日,盛虹控股集团储能电池超级工厂和新能源电池研究院项目在现场正式开工。总投资306亿元,总体规划产能60GWh,建设新型储能电池及系统集成研发、检测认证和生产制造一体化基地。

  项目将利用国际领先的预锂化、智能传感、毫秒级主动保护、多端直流控制等全链条“护城河”技术,打造从电芯、模组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项目建成后核心原材料的成本自控比例可超65%,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的新型储能领域灯塔工厂、工业4.0的先行者。

  2022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恒力集团以7323.45亿元营收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京东和阿里,反超华为。恒力集团宣布拿出500亿,增资新项目,包括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

  6月12日,恒力宣布跨界储能,购买安徽利维能不低于51%股权。安徽利维能的核心产品包括26700系列圆柱电芯、软包储能电芯、短刀电芯等,有8条锂电池生产线。

  桐昆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涤纶长丝生产商,旗下的磷酸铁锂新能源材料项目总投资80亿元,用地约1200亩,建18万吨磷酸铁锂、18万吨磷酸铁和80万吨硫铁矿制酸。

  化工是大部队作战,除以上几个化工巨头,据不完全统计有50多家知名化工公司涉足新能源产业链。包含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恒逸石化、荣盛石化等大巨头,广泛布局磷酸铁锂、电解液及锂电材料业务。

  国际上“能源替代”战略中欧体育网址,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电动汽车和光伏发电让全世界看到了新能源正在全面走向成功,这才是让传统化工跨界的最重要的原因。

  7月25日,财富Plus APP于发布了2023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令人惊讶的是500强中,竟然有284家企业涉及新能源相关业务,占比高达56.8%。

  对新能源行业来说,这是一非常可怕的数据。表明几乎所有行业都在参与这场世界性的新能源。意味着不出几年,新能源行业高利率和暴利很快被踏平。

  制造界通过梳理发现,国家电网、中石油主要布局新型绿色电力网络业务,包括发电、输电、供电等方面。

  电子通信及互联网行业,百度、华为、腾讯、主要布局新能源车、光伏及储能领域的数字系统,智能驾驶和智能生产,软件产品领域较多。

  化工行业入局的是锂电领域生产制造端,在生产制造端,只有化工产业与锂电新能源产业有着天然的技术衔接优势。

  锂电池方面,2022年至今,新注册5.8万家企业,锂电赛道现在有8.9万家企业。50多家电池企业对外公布,亿元以上的投资项目超过125个,总投资预算超过1.4万亿元,产能规划超过2500GWh。

  从动力电池企业的产能规划来看,宁德时代、弗迪电池、蜂巢能源、中创新航、欣旺达、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7家动力电池厂商,2025年的规划产能就超过3200GWh。其中,2025年宁德时代产能规划目标超670GWh,蜂巢能源产能规划目标达到600GWh,中创新航的产能目标为500GWh。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表示,“我们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求的动力电池产能约1000GWh(吉瓦时),目前行业的产能已经达到4800GWh,产能出现严重的过剩。”当前动力电池产能严重过剩,产业必将回归理性状态。

  研究机构EVTank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发展(2023年)》显示,2022年全产业链的动力电池库存高达164.8GWh,创历史新高,今年行业去库存压力大增。

  “红色警报”多次被拉响,动力电池的产量与装车量已经不再平衡。新能源行业太卷了的声音此起披伏,警告外界不要往新能源行业里卷。

  而化工大佬这样说,任何行业根本没有什么蓝海、红海,最后都是红海,都是你死我活。没有产能过剩就没有竞争,没有竞争就没行业进步。

  中国化工大佬们也都是狠人,他们企业体量大,历史久。他们熟暗竞争秘籍和法宝,他们卷死过无数国内同行和国际同行,才有今天。他们很快会利用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将新能源产品做成“白菜价”。

  有经济学家这样定义一个行业,当一个行业的净利率保持在5--10%左右的时候,这个行业才算理性和成熟。动力电池产能过剩意味着市场整合、优胜劣汰。大浪淘沙之后,谁还活着,谁才是真正业内翘楚。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